時間:2022-11-24
初冬時節
寒意蕭蕭,暖陽照人
剛出綜合教學樓的孩子們
一頭扎進常青校園的自然風光里
和煦的陽光籠罩著
遠處山野的氣息撲面而來
漫步在滿是落葉的小道上
悠然可見層林盡染的大蜀山
除草、松土、播種、施肥、澆水
……
在這與自然美景交融的農耕課堂里
出一身汗,踩一腳泥
小伙伴們辛勤勞動著
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饋贈!
01
課堂搬到田間
勞動耕種希望
今年4月,教育部發布《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,自今秋開學起,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,其中,對勞動課程進行了細化規定,每個年級段都需要進行的相應“勞動實踐活動”,例如,家務整理、垃圾分類、飲食烹飪、小家電維修、種菜、養殖等。
當別人還在準備著開啟勞動教育時,IVY常青學校的孩子們則早在2020年,就將自然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,每周課后的ASP農耕課,孩子們開心地奔向屬于自己的小農場里忙碌起來。
播種堆肥、除草滅蟲、采摘蔬果……豐富多彩、趣味十足的勞動課程,讓常青學校各班級的孩子們在勞動實踐中,見證了泥土的神奇,明白了累活與臟活總要面對,不能逃避,更懂得了一棵瓜苗從埋進泥土那一刻直到瓜熟蒂落,這期間每一個生長的環節都不能少,沒有捷徑可走。
02
校園里有了菜地
田間勞動促成長
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,勞動教育要在泥土里生根發芽。
這是一片郁郁蔥蔥的農場,在學校30畝大農場東邊,有一塊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師生們自己耕種的小農場,這片小農場被開墾成三十多塊小菜地,每個班級可以認領一塊,老師和家長也可以認領。碧綠的菜畦與鮮艷的花卉種植區,阡陌相連,任憑風雨變換,四季流轉,始終安靜地守候在常青校園里。
時間雖進入冬季,種下的各類蔬菜卻長勢良好,四季蔥、小青菜、香菜正新鮮,到了最適宜采摘的時節。瞧!G5-1班的孩子們,早早準備好打包的袋子,每個孩子都收到一份自身勞動的收獲。
有的蔬菜剛收獲,有的卻剛下地。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,挽起袖子、拿起工具、低首弓背,有的翻地松土、有的澆水施肥,分工明確,相互配合,播種大家提前培育的蔬菜種子,有豌豆苗、蘿卜菜、大白菜……揮灑汗水、收獲快樂,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。
03
從今天起
關心糧食和蔬菜
下午放學后或者ASP課時間,常青的孩子們變身“小菜農”,通過書籍、網絡等途徑學習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種植技術,在各自的責任田里忙活。老師會在一旁指導,并教授蔬菜品種辨認、蔬菜種植等農業知識。
綠油油的蘿卜菜、長長的黃瓜、紫色的茄子、氣味濃厚的香菜、金燦燦的向日葵……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里,菜地里生長著不同的蔬菜,菜地成了常青孩子們的樂園,也成了學校一道美麗的田園風景。
語文、科學、美術、數學等各科老師們也會帶領孩子們來到田地里,蹲在茄子、白蘿卜、大白菜、菊花、向日葵的身邊,睜大眼睛觀察蔬菜植物們的“長相”,用畫筆認真描繪白蘿卜的莖葉;孩子們將蘿卜、大蒜、辣椒進行對比試驗,感受“五色五味”,品嘗辣的異同。
也許當孩子們第一次踏足這片菜地時,還只是抱著好奇、圖新鮮的玩樂態度,但當我們一年四季一次次把目光灑在這里,關心每一種蔬菜的生長,不顧手腳上的泥灰和額頭的汗水除草、施肥、澆水,學習農作物的養護,撰寫種植記錄,并為這些蔬菜的每一點的生長變化而開心時,我們的收獲也就在其中了。
04
化身小廚師
才藝展示Showtime
“我相信這會成為常青孩子們難忘的學習和成長記憶?!盙5-1班主任張曉曉老師說。80后90后的不少教師在農村出生和長大,知道勞動的艱辛,更明白勞動帶來的喜悅、成果和成長。她能感覺到,孩子們在這塊一方田地中,學會了辛勤勞動,學會了合作,學會了分享快樂,學會了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”的道理……
“生活即教育”是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?!皠趧印辈恢故翘锏乩锏母N,還有家庭生活技能的學習,例如烹飪技巧的學習……所以,孩子們辛勤收獲的美味食材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么?當然是親自下廚,在爸媽面前,小露一手大廚才藝,不辜負每一份美食!
看著手中的食材變得熱氣騰騰,色香味俱全,這種美妙難以用語言來形容。我們享受到了勞動的樂趣,品味了勞動創造的最好味道,更懂得了常青校園提倡“光盤行動”與“餐桌禮儀”的美好期望……
05
小小的菜地
孕育大大的成長
每一片菜地,都飽含著學生的期待,這是常青學校沉浸式勞動教育的體現。農耕課堂的打造是常青勞動教育、生態文明教育的一部分,學生的勞動觀念、生態意識也潛移默化地獲得了提升。
常青學校就是這樣一家“小而美”的學校,我們想追求的教育模式就是:老師負責傳道授業解惑,孩子們勇敢地去實踐,將課堂所學與生活技能相結合,在動手實踐中真正做到“教、學、做”的知行合一。
難怪孩子們將這片小農場稱之為“百草園”!這是他們心目中的樂園,更是他們和天地對話、與自然相擁的和諧家園!